现代亲子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“和孩子共同成长”。大多数父母都接受了这个理念,因为它改变了传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,更新了儿童成长教育的模式。贯彻这个理念的直接效果就是:亲子关系良好,家庭气氛融洽,孩子长期处在正面情绪下,智商情商都获得最佳的发展;家长陪伴孩子成长,平等互动,亲子沟通无障碍,因而孩子自觉性强,很少发生教养问题;以健康、阳光与快乐为发展目标,孩子有强大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在学习能力、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上都获得最佳的发展。
可是,在提问中,我们总是看到一些家长这样描述自己的孩子:不听话、脾气很坏、不能获得满足就躺倒在地上哭闹、不喜欢阅读绘本、打人……而谈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时,却是:打也打了、骂也骂了,就是不改;总是被打,叫他打回,就是不敢,胆子真小;叫他叫人就是不叫,真没礼貌……
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:“每次我都在发火下打了他,过后就很后悔!”也有不后悔的,主张孩子必须打,不打就管教不了。在评论微博上被披露的一些虐待孩子,把幼儿打得遍体鳞伤时,许多家长都怒气填胸,连声咒骂,然而有人怒骂之后竟然还“冷静”地说:“打还是必要的,但不能打伤,也不能天天打。”这话真怪异,但确实有不少人控制不住在和孩子互动时发怒,随时挥手就打,是他们不懂得打骂孩子的恶果吗?并不,他们“打完就后悔了”。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他们没法“和孩子共同成长”。
Ø 跟着感觉走
0-2岁婴幼儿被称为“感觉动作阶段”。所谓感觉动作,就是因为认知经验缺乏,情绪的表达都是直接的,没有经过思考,立即就行动,行动获得认可,或需求获得满足,就不再闹;因为没有独立思考,即使做了之后很糟糕,也不知道后悔。父母应该是不同的,有丰富的认知经验,也应该有独立思考能力,为什么也会下降到“动作感觉阶段”呢?有三个原因:
①没有自主能力
②缺乏自信
③没有思考的习惯
这样的思维,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只有“陪”,没有“伴”。这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是遇事只求“立竿见影”,孩子不听话,打一顿就不敢了。
怎么革掉这种跟着感觉走的意识?不从源头修炼很难,但要从源头修炼同样很难。我介绍的一种办法是:“掐断”立即反应的做法,至少给自己3秒钟的冷静期。我曾经开出的一个药方“孩子就这样”,念几声孩子就这样,再问自己“我该怎么办”,这样就可以开始想,只要开始想,智慧就会渐渐回来找你,你就有了智慧。
Ø 习惯性思维
习惯是长期养成的,虽然不像DNA那么无法改变,但已经习惯成自然。这种习惯性思维是从小逐渐吸收而内化,主宰了一个人的思想与感情,所以尽管现代的父母们都很爱学习,也都能够在学习后说出一大篇大道理,但是这些学习所得的都被习惯性思维所包裹,压在记忆库的底层,在你需要它的时候,习惯性思维已经抢先一步替你作出回应,于是才有做完就后悔的事。
一些父母常常因为这样而内疚,谴责自己无能、没有智慧。我认为无需自责,这个错是可以很快得到改变的。我们说过很多次了,和孩子谈话的时候,蹲下去,和孩子平视,四目交投,这时你就有能力“进入孩子的世界”。只要进入孩子的世界,你在真相面前,所有习惯性思维都会被架空,这时你搂着孩子,说的必定是真心话——除非你是冷血无情,但这种父母很少,相信你不是。